当前位置:首 页 >> 国际公关>> 任正非7年里对媒体说过108次“没有”,背后是华为掌门人的无奈 |
任正非7年里对媒体说过108次“没有”,背后是华为掌门人的无奈 |
||
任正非最近露面有点多。在过去72小时内,他史无前例地先后接受了多家外媒和国内媒体的采访,包括CNBC、彭博社、《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外媒,以及《第一财经日报》、《环球时报》等国内媒体。 之所以要露面,任正非说,“见媒体是公共关系部逼的。他们说,这段时间我们要给18万员工和广大客户都要传递信心,让他们多了解我们、信任我们,也同时给社会释怀,其实我们没有遭受多大困难”。 事实可能没有任正非说得这么轻松。自2018年以来,华为在国际上受到以“五眼联盟”为代表的各国情报部门杯葛,5G设备销售受阻;华为CFO、任正非的女儿孟晓舟在加拿大被警方羁押,引起轩然大波。73岁的任正非,必须通过媒体表达华为面对压力的态度。 根据过去历年为数不多的采访记录,冲科技分析了任正非每次采访时的词频,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任正非历年采访中,说得最多的词,基本是“没有”,着重于否定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对华为的一些刻板印象;“华为”“公司”是紧随其后的高频词,这才是企业高管的常态,着重于定位华为的形象和使命;“中国”列第四位,“美国”则以一次之差排在第五位,既反应了世界经济格局,更反应了华为面临的最大机遇与挑战。 以下是整理的任正非历年接受采访词频分析。 总榜单(外媒版)包括任正非1月15日最近这次接受外媒联合采访,最早追溯到2013年以来历次外媒采访的记录,以此为样本,进行总体词频分析。 词云图如下: 任正非2013年-2019年接受外媒采访高频词词云 任正非面对外媒的发言中“没有”一词共被提到108次,多是对外媒质疑的否认表态;“华为”和“公司”分别出现了104次和85次,任正非用以正面地表述华为公司的商业文化、对待网络安全的态度等,力图塑造了一个国际化、努力、开放的公司形象;“中国”和“美国”分别被提到80次和48次,多数被任正非用以表述公司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以及美国网络安全与华为公司的关系,这也可以视为每一个要走“国际化”道路的中国公司,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2013年-2019年任正非接受外媒采访表述的高频词语境
中国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任何公司安装强制性后门。 我们从未向美国主要航空公司出售任何关键设备,也没有向任何美国政府机构出售任何设备。 华为与美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没有关系。 我们真正没有什么问题,不在乎别人是不是说我们不好。
当前在疏导流量方面华为能力是强的。 所以你愿意不愿意,可能都要采用华为的设备。 我们在组织上变革就是要使华为的人永远保持青春活力,保持和新兴的公司竞争的能力。 随着时间发展,人们对华为的了解会越来越多的,比如欧洲等很多国家,并没有排斥华为。 英国近期建立的网络安全监管委员会,我们是坚决支持的,我们欢迎监管的方式来对待华为。
但如果我们公司转型太快,最后硬件和软件都形不成优势。 是这么多员工团结奋斗,让公司成功了,大家一起来分享。 华为公司不仅是要使中国人国际化,华为更应该全球化,让世界优秀人员加入来一起领导华为。 华为公司也会是贪婪的,我们只是尽力抑制。 未来十年至二十年,让美国认识华为是友善的公司,才会有一些机会。
关于华为是否得到中国政府的补贴,我们在财务报表上都会披露。我们在财务报表上披露了所有房地产(用于自身生产、研发、办公……)信息,没有一块土地是中国政府赠送或低价购买。 而外企在中国投资,可能还有优惠。 欧盟不应该认为我们是因为得到中国政府补贴,而在欧洲低价倾销。 中国经济指标下滑了,但是就业却上升了,我认为中国经济是在走好,并不是走坏。
华为设备在目前在美国运行的网络中几乎不存在。 现在我们对美国的科学家也要支持了,美国大学在通信这一块,缺钱搞科研。 我认为,我们的创新要向美国学习。 我们公司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公司。我们在美国的销售额就是10亿美金左右。 所以我们决定退出美国市场,不再夹在中间。 2013年:网络安全——诚实恳切的“没有”美国以网络安全为由将华为拒之门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2010年,华为和中兴在竞标美国运营商Sprint Nextel的数十亿美元采购大单过程中就受到了阻挠,美国国会议员曾表示,与华为合作可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 2012年9月,华为和中兴因为被指控联合中方从事间谍活动,在美国众议院举行的听证会上接受质询。当时美方提出了两点质疑,一是华为与中国军方的关系,二是华为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这次事件的余波一直持续至今,虽然华为派出创始人任正非多次在媒体采访中就这一事件进行说明,但西方对华为的疑虑似乎并没有完全消除。 任正非2013年首次接受外媒NZ Stuff采访高频词词云 在这样的质疑下,澳大利亚拒绝和华为在通信方面达成合作,使得多方猜测是否对华为的国际市场造成了不好影响,那时的形势和现在的很相似。2013年,是自2009年以来,欧债危机稍稍缓和的一年,是中国企业扩大欧洲市场的好时机。 任正非为了传达企业的立场,在首次接受新西兰当地媒体NZ Stuff的采访时,提到“华为、新西兰、中国、网络安全”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一方面反映出华为与新西兰合作的展望,任正非在发言中提到“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加强与新西兰 ICT 行业的双赢合作模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任正非直面网络安全问题,“我们将继续在这里部署世界一流的先进通信技术”,“为国家提供最安全、最先进的网络”,“网络安全是我们当今全球行业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华为鼓励采取开放、透明和协作的方式,推动提高网络安全标准”。 任正非2013年11月接受法国媒体采访高频词词云 同年11月,面对法国6家媒体的采访时,任正非讲述个人经历时穿插中国历史,以“没有”打消外界对华为与中国军方关系的质疑。 这次发言的关键词主要是“中国、没有、公司”。 2013年5月9日NZ Stuff报道中任正非的高频词语境
华为积极合作,与客户创造和分享战略利益。 新西兰是华为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对我们来说非常有价值。 作为一家领先的全球公司,华为非常重视网络安全。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加强与新西兰 ICT 行业的双赢合作模式。 华为被选中帮助在新西兰建立一个 4G/LTE 和超快速宽带 (UFB) 网络。 新西兰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将帮助全球 ICT 行业变得更加多样化、平衡和健康。
中国进一步改善人权状况的潜力和空间仍然很大。 我认为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必须避免创建欧洲风格的 “福利社会”。
我们将继续在这里部署世界一流的先进通信技术,为国家提供最安全、最先进的网络。 网络安全是我们当今全球行业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华为鼓励采取开放、透明和协作的方式,推动提高网络安全标准。 2013年11月 任正非接受法国6家媒体采访表述的高频词语境
在中国“当兵”这个说法是指行业,而不是职位。 像现在法国奢侈品对中国的出口,在那时候连印象都没有。 中国的市场化,私有化就是从这样的情况磕磕碰碰开端的。 高科技在那个时候的中国还认为是高不可攀的事。
我也不认为今天华为公司就很先进。 我们子公司已经开始有外籍董事了,如澳大利亚子公司董事会。 我们公司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公司。
因为软件是美国的,不是我们的,我们没有操作系统。 我们没有什么退路,只有坚持到现在。 2014年:谋求开放、消除疑虑的“没有”![]() 任正非2014年5月2日于英国伦敦接受媒体采访高频词词云 2013年,华为的收入超过了 2390亿元 (合 380亿美元),其中约 70% 来自向电信运营商提供设备和服务,仅次于瑞典爱立信。 2014年,世界经济仍未从两次金融危机中复苏起来,欧债危机的余波不断,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明显。 任正非在采访中明确给出布局欧洲市场的规划,“我们要加快在这些友好国家的网络发展,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资。在2018年左右,华为的销售收入可能会到达700亿~800亿美金,新增投资大量会投在英国和欧盟,当然也包括别的国家。我们要逐个解决与各个国家建立信任和互惠互利的机制。” 加大投资一方面意味着合作,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开放。《经济学人》杂志曾在5月2日的报道中提到,“这些天,‘开放’可能是任先生最喜欢的形容词”。 在记者质疑华为的产品安全问题时,他用“中国网络也应该使用大量的西方设备,是否安全,在于制度和管理问题,没有一样东西是自然安全的”,来说明安全问题的根源所在。 2014年5月2日任正非接受路透社、《金融时报》等媒体采访时表述的高频词语境
华为是一个对社会有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公司。 随着时间发展,人们对华为的了解会越来越多的,比如欧洲等很多国家,并没有排斥华为。 华为肯定对社会越来越透明,越来越让大家增强信任。 华为今天还是一个硬件公司,未来也还会是硬件为主。
让欧洲认为华为就是欧洲公司,不会再遭遇欧盟反倾销。 股东更谋求短期的收益,这就是西方公司后来落后华为的原因。 公司利润一直在增长,而且比预期还要好。
没有一块土地是中国政府赠送或低价购买。 我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秘密,都是开放的,至少我的思想是开放在公司的网站上。 这部分不开放的窍门也只是对一些企业有用,对国安局没有用。 没有流失多少干部,公司利润一直在增长,而且比预期还要好。
美国的监听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被证明了而已。 我们渴望给美国人民提供服务的,我们能够使美国网络健康发展,但基于目前的互相不信任,我们在美国的投资速度减慢了。 美国是个伟大的国家,先进的制度、灵活的机制、明确清晰的财产权、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保障,都是美国强大的支撑。
华为公司之所以能进步到今天,与华为本身的开放有关。 为什么落后?就是因为不开放。 我们在技术的方向和思想上是完全开放的。 所以我也慢慢走向开放,让大家看到我是什么样的人。 2015年:果断坚决的“没有”![]() 任正非2015年1月22日于达沃斯论坛接受BBC专访高频词词云 这是任正非对外表述中,“没有”成为第一高频词的第一年。这个词此后霸榜了三年多。 《人民日报》将2015年总结为“国际形势迅速变化的一年,也是极不平静的一年”。 这一年,中美就制定国际经贸新规则展开博弈。在中国的倡议下成立了亚洲投资银行,与此同时,美国在推进跨太平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上加快步伐。 除了经济上的博弈,还有军事上的相互制衡。2015年12月14日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称,俄罗斯是美国当前面临的一项主要安全挑战,但是来自中国的威胁可能会更深远和持久。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首当其冲再次遭到外界的质疑,国家网络安全问题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 2015年1月22日达沃斯论坛上,任正非在接受BBC的专访中,谈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华为的发展历程。与之前不同,这次任正非更多将话题引导向服务客户的角度。 2015年1月22日达沃斯论坛上,任正非接受BBC专访时表述的高频词语境
我从来没有做窃取人家信息的事,也从没有任何人叫我们去做这个。 我从来就没有认为美国对我们不好或不公平。 华为就没有秘密。
我认为中国经济是在走好,并不是走坏。 我们是一个中国公司,拥护共产党,热爱祖国,是一个基线。 中间交火的地区的网络,就由华为的中国籍员工维护。
当时,我们觉得赚人家的钱是很不好意思的事情,怎么能赚人家的钱呢。 当时我是一个20几个人小国企的副经理。 当时我在国有企业干得不好。
努力工作,就要有一个方向,就是为客户服务。 我们不怕牺牲,用实践说明了我们对客户的责任。 只有维护客户的利益,客户信任你,自然订单就多了。 2016年:全球化的选择
任正非2016年2月23日于巴塞罗那接受外媒采访高频词词云 从词云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除了“没有、公司”等词汇,“世界、日本、经济、文化”等关键词比例的增加,表明了这次谈话任正非聚焦的范围和视角。 在这次采访中,任正非明确了华为公司的定位和业务范围,“公司的重点就在第一段话。第一段话,我们一定会在管道领域走在世界前面”,“我们在欧洲的份额也不能太高,我们也要给竞争对手留有生存的余地”,塑造了一个“合作意识大于竞争”的公司形象。这种求合态度,可一定程度上缓和外界对中国和中国企业的认知偏差。 而这次谈话中,任正非的“没有”,是对过去几十年来,公司发展路径选择的肯定,“所以我们在全世界研究的过程中没有伤害所在国和所在企业的利益”,“我不相信大跃进可能成功,所以我们公司没有大跃进”。 2016年2月23日,任正非在巴塞罗那接受外媒采访实录关键词句摘编
所以我们在全世界研究的过程中没有伤害所在国和所在企业的利益。 但是我们没有,我们就允许终端有冒险精神。 奋斗的目标朝着的方向就是为管道提供服务,终端就是要把管道撑大,没有离开我们的主航道。
但是我们在管道业务上,世界领先的地位,短时间内是不会被颠覆的。 所以我们要成为世界文明的主导,还是要回到理性上。 去年我们全世界科学家有700多个,要增加到1400多个。
我们公司擅长搞数学逻辑,在搞物理上不行。 公司的重点就在第一段话。第一段话,我们一定会在管道领域走在世界前面。 小公司只有一条,就是诚信,没有其他。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工具,它不是一个目的,如果我们把虚拟经济变成目的了,这个迟早会有一些挫折。 所以我们做事情还是要靠自己努力,靠市场经济。 我们要回归踏踏实实的经济,经济的增长不可能出现大跃进。
所以在达沃斯我讲过我们不进入物理领域,所以日本人就坚定死心塌地跟我们合作。 日本比我们还要踏实得多。 要向日本、德国、瑞士学习,发挥工匠精神,就是要踏踏实实的做东西。
就是你对待客户要宗教般的虔诚,就是把豆腐要好好磨,终有一天你会得到大家的认同的。 我就告诉他们要关注以客户为中心,不能以关注内部管理为中心。 我们就没有商道,我们就是以客户为中心。 2019年:从“没有”到“不会”,华为面临更严峻考验![]() 任正非2019年接受多家外媒采访高频词词云 从2017年至2018年,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话语权越来越强,在这种局势下,中美关系恶化,贸易战全面展开,中国与美国在经济方面的矛盾突出,随之而来的是双方国家的资本寒冬。 而华为作为走出国外的中国企业,也受到了海外的多方抵制。从2018年起,以美国为首,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纷纷禁止华为进入本国市场,使华为的海外布局受到影响。 去年年底,任正非的大女儿孟晚舟在加拿大被羁押审问,更是将华为推到了中美政治经济博弈的第一线。 受到如此待遇,任正非在外媒中沉寂两年后,又站了出来,这一次,他的“没有”变成“不会”,又一次强调了企业的商业性和对客户的忠诚,尝试从中美两国之间的较量中退出。 但这一次,他的耐心显然有些透支了,“我看不出我个人的政治信仰和我们作为商业实体的商业行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我想我现在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们肯定会拒绝这样的请求。” 2019年1月1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中任正非表述关键词句摘编
华为永远不会允许中国政府访问客户数据。 华为从未向北京传递数据。 华为是一家独立的企业,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我们致力于站在客户一边。
中国外交部已经正式澄清,中国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任何公司安装强制性后门。 因为中国科技巨头面临持续的政治压力。
我们是一个商业组织,所以我们必须遵守商业规则。 我看不出我个人的政治信仰和我们作为商业实体的商业行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绝不会伤害任何国家或个人。 中国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任何公司安装强制性后门。 华为和我个人从未收到任何政府要求提供不当信息的请求。
我们致力于站在客户一边。 企业实体的价值观是客户至上,是客户至上。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大力投资研发.中兴发生的事情不会发生在华为身上。 华为永远不会允许中国政府访问客户数据。 我们绝不会伤害任何国家或个人。 2019年对国内媒体:居安思危的“没有”![]() 任正非2019年接受多家国内媒体采访高频词词云 面对中国媒体的任正非没有像面对外媒时的时刻小心谨慎,他的“没有”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对公司的自信,“其实我们没有遭遇多大困难”,“开会都是群情激昂的,没有感觉到有多大困难”;另一层是他内心深处的忧患意识,“华为既没有背景,也没有资源,除了人的脑袋之外,一无所有”;“还是没有数学家在研究运营商的网络结构。所以网络结构性的问题没有解决”。 提到“社会”和“可能”,任正非多用于对当下时局以及公司发展的判断,体现了作为企业领导者的大局观和审时度势的能力。
外面的变化对我们没有这么大的影响。 我们没有像外界想像中的那么担忧。 华为既没有背景,也没有资源,除了人的脑袋之外,一无所有。
我们在科学构建未来信息社会的结构过程中,我们还是不够的。 人类社会要求无时延的时代是不存在的。 我们只有集中在一个点上突破,才能在人类社会中立足。
人工智能有可能是泡沫。 我认为只有开放才可能快速地实现目标。 我们今天可能要碰到的问题,在十多年前就有预计。 |
E-mail:Chinashawen@outlook.com 地址:北京 电话:0086-10-64107777 copyright2005chinajew.com 摩西国际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任正非最近露面有点多。在过去72小时内,他史无前例地先后接受了多家外媒和国内媒体的采访,包括CNBC、彭博社、《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外媒,以及《第一财经日报》、《环球时报》等国内媒体。
之所以要露面,任正非说,“见媒体是公共关系部逼的。他们说,这段时间我们要给18万员工和广大客户都要传递信心,让他们多了解我们、信任我们,也同时给社会释怀,其实我们没有遭受多大困难”。
事实可能没有任正非说得这么轻松。自2018年以来,华为在国际上受到以“五眼联盟”为代表的各国情报部门杯葛,5G设备销售受阻;华为CFO、任正非的女儿孟晓舟在加拿大被警方羁押,引起轩然大波。73岁的任正非,必须通过媒体表达华为面对压力的态度。
根据过去历年为数不多的采访记录,冲科技分析了任正非每次采访时的词频,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任正非历年采访中,说得最多的词,基本是“没有”,着重于否定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对华为的一些刻板印象;“华为”“公司”是紧随其后的高频词,这才是企业高管的常态,着重于定位华为的形象和使命;“中国”列第四位,“美国”则以一次之差排在第五位,既反应了世界经济格局,更反应了华为面临的最大机遇与挑战。
以下是整理的任正非历年接受采访词频分析。
包括任正非1月15日最近这次接受外媒联合采访,最早追溯到2013年以来历次外媒采访的记录,以此为样本,进行总体词频分析。
词云图如下:
任正非2013年-2019年接受外媒采访高频词词云
任正非面对外媒的发言中“没有”一词共被提到108次,多是对外媒质疑的否认表态;“华为”和“公司”分别出现了104次和85次,任正非用以正面地表述华为公司的商业文化、对待网络安全的态度等,力图塑造了一个国际化、努力、开放的公司形象;“中国”和“美国”分别被提到80次和48次,多数被任正非用以表述公司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以及美国网络安全与华为公司的关系,这也可以视为每一个要走“国际化”道路的中国公司,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中国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任何公司安装强制性后门。
我们从未向美国主要航空公司出售任何关键设备,也没有向任何美国政府机构出售任何设备。
华为与美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没有关系。
我们真正没有什么问题,不在乎别人是不是说我们不好。
当前在疏导流量方面华为能力是强的。
所以你愿意不愿意,可能都要采用华为的设备。
我们在组织上变革就是要使华为的人永远保持青春活力,保持和新兴的公司竞争的能力。
随着时间发展,人们对华为的了解会越来越多的,比如欧洲等很多国家,并没有排斥华为。
英国近期建立的网络安全监管委员会,我们是坚决支持的,我们欢迎监管的方式来对待华为。
但如果我们公司转型太快,最后硬件和软件都形不成优势。
是这么多员工团结奋斗,让公司成功了,大家一起来分享。
华为公司不仅是要使中国人国际化,华为更应该全球化,让世界优秀人员加入来一起领导华为。
华为公司也会是贪婪的,我们只是尽力抑制。
未来十年至二十年,让美国认识华为是友善的公司,才会有一些机会。
关于华为是否得到中国政府的补贴,我们在财务报表上都会披露。我们在财务报表上披露了所有房地产(用于自身生产、研发、办公……)信息,没有一块土地是中国政府赠送或低价购买。
而外企在中国投资,可能还有优惠。
欧盟不应该认为我们是因为得到中国政府补贴,而在欧洲低价倾销。
中国经济指标下滑了,但是就业却上升了,我认为中国经济是在走好,并不是走坏。
华为设备在目前在美国运行的网络中几乎不存在。
现在我们对美国的科学家也要支持了,美国大学在通信这一块,缺钱搞科研。
我认为,我们的创新要向美国学习。
我们公司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公司。我们在美国的销售额就是10亿美金左右。
所以我们决定退出美国市场,不再夹在中间。
美国以网络安全为由将华为拒之门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2010年,华为和中兴在竞标美国运营商Sprint Nextel的数十亿美元采购大单过程中就受到了阻挠,美国国会议员曾表示,与华为合作可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
2012年9月,华为和中兴因为被指控联合中方从事间谍活动,在美国众议院举行的听证会上接受质询。当时美方提出了两点质疑,一是华为与中国军方的关系,二是华为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这次事件的余波一直持续至今,虽然华为派出创始人任正非多次在媒体采访中就这一事件进行说明,但西方对华为的疑虑似乎并没有完全消除。
任正非2013年首次接受外媒NZ Stuff采访高频词词云
在这样的质疑下,澳大利亚拒绝和华为在通信方面达成合作,使得多方猜测是否对华为的国际市场造成了不好影响,那时的形势和现在的很相似。2013年,是自2009年以来,欧债危机稍稍缓和的一年,是中国企业扩大欧洲市场的好时机。
任正非为了传达企业的立场,在首次接受新西兰当地媒体NZ Stuff的采访时,提到“华为、新西兰、中国、网络安全”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一方面反映出华为与新西兰合作的展望,任正非在发言中提到“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加强与新西兰 ICT 行业的双赢合作模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任正非直面网络安全问题,“我们将继续在这里部署世界一流的先进通信技术”,“为国家提供最安全、最先进的网络”,“网络安全是我们当今全球行业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华为鼓励采取开放、透明和协作的方式,推动提高网络安全标准”。
任正非2013年11月接受法国媒体采访高频词词云
同年11月,面对法国6家媒体的采访时,任正非讲述个人经历时穿插中国历史,以“没有”打消外界对华为与中国军方关系的质疑。
这次发言的关键词主要是“中国、没有、公司”。
2013年5月9日NZ Stuff报道中任正非的高频词语境
华为积极合作,与客户创造和分享战略利益。
新西兰是华为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对我们来说非常有价值。
作为一家领先的全球公司,华为非常重视网络安全。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加强与新西兰 ICT 行业的双赢合作模式。
华为被选中帮助在新西兰建立一个 4G/LTE 和超快速宽带 (UFB) 网络。
新西兰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将帮助全球 ICT 行业变得更加多样化、平衡和健康。
中国进一步改善人权状况的潜力和空间仍然很大。
我认为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必须避免创建欧洲风格的 “福利社会”。
我们将继续在这里部署世界一流的先进通信技术,为国家提供最安全、最先进的网络。
网络安全是我们当今全球行业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华为鼓励采取开放、透明和协作的方式,推动提高网络安全标准。
2013年11月 任正非接受法国6家媒体采访表述的高频词语境
在中国“当兵”这个说法是指行业,而不是职位。
像现在法国奢侈品对中国的出口,在那时候连印象都没有。
中国的市场化,私有化就是从这样的情况磕磕碰碰开端的。
高科技在那个时候的中国还认为是高不可攀的事。
我也不认为今天华为公司就很先进。
我们子公司已经开始有外籍董事了,如澳大利亚子公司董事会。
我们公司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公司。
因为软件是美国的,不是我们的,我们没有操作系统。
我们没有什么退路,只有坚持到现在。
任正非2014年5月2日于英国伦敦接受媒体采访高频词词云
2013年,华为的收入超过了 2390亿元 (合 380亿美元),其中约 70% 来自向电信运营商提供设备和服务,仅次于瑞典爱立信。
2014年,世界经济仍未从两次金融危机中复苏起来,欧债危机的余波不断,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明显。
任正非在采访中明确给出布局欧洲市场的规划,“我们要加快在这些友好国家的网络发展,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资。在2018年左右,华为的销售收入可能会到达700亿~800亿美金,新增投资大量会投在英国和欧盟,当然也包括别的国家。我们要逐个解决与各个国家建立信任和互惠互利的机制。”
加大投资一方面意味着合作,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开放。《经济学人》杂志曾在5月2日的报道中提到,“这些天,‘开放’可能是任先生最喜欢的形容词”。
在记者质疑华为的产品安全问题时,他用“中国网络也应该使用大量的西方设备,是否安全,在于制度和管理问题,没有一样东西是自然安全的”,来说明安全问题的根源所在。
2014年5月2日任正非接受路透社、《金融时报》等媒体采访时表述的高频词语境
华为是一个对社会有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公司。
随着时间发展,人们对华为的了解会越来越多的,比如欧洲等很多国家,并没有排斥华为。
华为肯定对社会越来越透明,越来越让大家增强信任。
华为今天还是一个硬件公司,未来也还会是硬件为主。
让欧洲认为华为就是欧洲公司,不会再遭遇欧盟反倾销。
股东更谋求短期的收益,这就是西方公司后来落后华为的原因。
公司利润一直在增长,而且比预期还要好。
没有一块土地是中国政府赠送或低价购买。
我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秘密,都是开放的,至少我的思想是开放在公司的网站上。
这部分不开放的窍门也只是对一些企业有用,对国安局没有用。
没有流失多少干部,公司利润一直在增长,而且比预期还要好。
美国的监听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被证明了而已。
我们渴望给美国人民提供服务的,我们能够使美国网络健康发展,但基于目前的互相不信任,我们在美国的投资速度减慢了。
美国是个伟大的国家,先进的制度、灵活的机制、明确清晰的财产权、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保障,都是美国强大的支撑。
华为公司之所以能进步到今天,与华为本身的开放有关。
为什么落后?就是因为不开放。
我们在技术的方向和思想上是完全开放的。
所以我也慢慢走向开放,让大家看到我是什么样的人。
任正非2015年1月22日于达沃斯论坛接受BBC专访高频词词云
这是任正非对外表述中,“没有”成为第一高频词的第一年。这个词此后霸榜了三年多。
《人民日报》将2015年总结为“国际形势迅速变化的一年,也是极不平静的一年”。
这一年,中美就制定国际经贸新规则展开博弈。在中国的倡议下成立了亚洲投资银行,与此同时,美国在推进跨太平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上加快步伐。
除了经济上的博弈,还有军事上的相互制衡。2015年12月14日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称,俄罗斯是美国当前面临的一项主要安全挑战,但是来自中国的威胁可能会更深远和持久。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首当其冲再次遭到外界的质疑,国家网络安全问题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
2015年1月22日达沃斯论坛上,任正非在接受BBC的专访中,谈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华为的发展历程。与之前不同,这次任正非更多将话题引导向服务客户的角度。
2015年1月22日达沃斯论坛上,任正非接受BBC专访时表述的高频词语境
我从来没有做窃取人家信息的事,也从没有任何人叫我们去做这个。
我从来就没有认为美国对我们不好或不公平。
华为就没有秘密。
我认为中国经济是在走好,并不是走坏。
我们是一个中国公司,拥护共产党,热爱祖国,是一个基线。
中间交火的地区的网络,就由华为的中国籍员工维护。
当时,我们觉得赚人家的钱是很不好意思的事情,怎么能赚人家的钱呢。
当时我是一个20几个人小国企的副经理。
当时我在国有企业干得不好。
努力工作,就要有一个方向,就是为客户服务。
我们不怕牺牲,用实践说明了我们对客户的责任。
只有维护客户的利益,客户信任你,自然订单就多了。
2016年:全球化的选择
任正非2016年2月23日于巴塞罗那接受外媒采访高频词词云
从词云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除了“没有、公司”等词汇,“世界、日本、经济、文化”等关键词比例的增加,表明了这次谈话任正非聚焦的范围和视角。
在这次采访中,任正非明确了华为公司的定位和业务范围,“公司的重点就在第一段话。第一段话,我们一定会在管道领域走在世界前面”,“我们在欧洲的份额也不能太高,我们也要给竞争对手留有生存的余地”,塑造了一个“合作意识大于竞争”的公司形象。这种求合态度,可一定程度上缓和外界对中国和中国企业的认知偏差。
而这次谈话中,任正非的“没有”,是对过去几十年来,公司发展路径选择的肯定,“所以我们在全世界研究的过程中没有伤害所在国和所在企业的利益”,“我不相信大跃进可能成功,所以我们公司没有大跃进”。
2016年2月23日,任正非在巴塞罗那接受外媒采访实录关键词句摘编
所以我们在全世界研究的过程中没有伤害所在国和所在企业的利益。
但是我们没有,我们就允许终端有冒险精神。
奋斗的目标朝着的方向就是为管道提供服务,终端就是要把管道撑大,没有离开我们的主航道。
但是我们在管道业务上,世界领先的地位,短时间内是不会被颠覆的。
所以我们要成为世界文明的主导,还是要回到理性上。
去年我们全世界科学家有700多个,要增加到1400多个。
我们公司擅长搞数学逻辑,在搞物理上不行。
公司的重点就在第一段话。第一段话,我们一定会在管道领域走在世界前面。
小公司只有一条,就是诚信,没有其他。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工具,它不是一个目的,如果我们把虚拟经济变成目的了,这个迟早会有一些挫折。
所以我们做事情还是要靠自己努力,靠市场经济。
我们要回归踏踏实实的经济,经济的增长不可能出现大跃进。
所以在达沃斯我讲过我们不进入物理领域,所以日本人就坚定死心塌地跟我们合作。
日本比我们还要踏实得多。
要向日本、德国、瑞士学习,发挥工匠精神,就是要踏踏实实的做东西。
就是你对待客户要宗教般的虔诚,就是把豆腐要好好磨,终有一天你会得到大家的认同的。
我就告诉他们要关注以客户为中心,不能以关注内部管理为中心。
我们就没有商道,我们就是以客户为中心。
任正非2019年接受多家外媒采访高频词词云
从2017年至2018年,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话语权越来越强,在这种局势下,中美关系恶化,贸易战全面展开,中国与美国在经济方面的矛盾突出,随之而来的是双方国家的资本寒冬。
而华为作为走出国外的中国企业,也受到了海外的多方抵制。从2018年起,以美国为首,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纷纷禁止华为进入本国市场,使华为的海外布局受到影响。
去年年底,任正非的大女儿孟晚舟在加拿大被羁押审问,更是将华为推到了中美政治经济博弈的第一线。
受到如此待遇,任正非在外媒中沉寂两年后,又站了出来,这一次,他的“没有”变成“不会”,又一次强调了企业的商业性和对客户的忠诚,尝试从中美两国之间的较量中退出。
但这一次,他的耐心显然有些透支了,“我看不出我个人的政治信仰和我们作为商业实体的商业行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我想我现在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们肯定会拒绝这样的请求。”
2019年1月1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中任正非表述关键词句摘编
华为永远不会允许中国政府访问客户数据。
华为从未向北京传递数据。
华为是一家独立的企业,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我们致力于站在客户一边。
中国外交部已经正式澄清,中国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任何公司安装强制性后门。
因为中国科技巨头面临持续的政治压力。
我们是一个商业组织,所以我们必须遵守商业规则。
我看不出我个人的政治信仰和我们作为商业实体的商业行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绝不会伤害任何国家或个人。
中国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任何公司安装强制性后门。
华为和我个人从未收到任何政府要求提供不当信息的请求。
我们致力于站在客户一边。
企业实体的价值观是客户至上,是客户至上。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大力投资研发.中兴发生的事情不会发生在华为身上。
华为永远不会允许中国政府访问客户数据。
我们绝不会伤害任何国家或个人。
任正非2019年接受多家国内媒体采访高频词词云
面对中国媒体的任正非没有像面对外媒时的时刻小心谨慎,他的“没有”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对公司的自信,“其实我们没有遭遇多大困难”,“开会都是群情激昂的,没有感觉到有多大困难”;另一层是他内心深处的忧患意识,“华为既没有背景,也没有资源,除了人的脑袋之外,一无所有”;“还是没有数学家在研究运营商的网络结构。所以网络结构性的问题没有解决”。
提到“社会”和“可能”,任正非多用于对当下时局以及公司发展的判断,体现了作为企业领导者的大局观和审时度势的能力。
外面的变化对我们没有这么大的影响。
我们没有像外界想像中的那么担忧。
华为既没有背景,也没有资源,除了人的脑袋之外,一无所有。
我们在科学构建未来信息社会的结构过程中,我们还是不够的。
人类社会要求无时延的时代是不存在的。
我们只有集中在一个点上突破,才能在人类社会中立足。
人工智能有可能是泡沫。
我认为只有开放才可能快速地实现目标。
我们今天可能要碰到的问题,在十多年前就有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