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以色列钻石>> 钻石颜色等级表和净度级别【钻石小常识】
 

钻石颜色等级表和净度级别【钻石小常识】

 
钻石4C分级指的是从净度、颜色、克拉质量、切工等4个方面,对钻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确定钻石的价值。

1、其中颜色是按其变化分为12个颜色级别:D、E、F、G、H、I、J、K、L、M、N、<N。

(1)D-E级:极白,又称作“特白”、“极亮白”、“净水色”。

D色:纯净无色、极透明,可见极淡的蓝色。

E色:纯净无色,极透明。

(2)F-G级:优白,又称作“亮白”。

F色:从任何角度观察均为无色透明。

G色:1ct以下的钻石从冠部、亭部观察均为无色透明,但1ct以上的钻石从亭部观察显示似有似无的黄(褐、灰)色调。

(3)H级

H色:白。1ct以下的钻石从冠部观察看不出任何颜色色调,从亭部观察,可见似有似无的黄(褐、灰)色调。

(4)I-J级:微黄(褐、灰)白,又称作“淡白”、“商业白”。

I色:1ct以下的钻石冠部观察无色,亭部观察呈微黄(褐、灰)色。

J色:1ct以下的钻石冠部观察近无色,亭部观察呈微黄(褐、灰)色。

(5)K-L级:浅黄(褐、灰)白。

K色:冠部观察呈浅黄(褐、灰)白色,亭部观察呈很浅的黄(褐、灰)白色。

L色:冠部观察呈浅黄(褐、灰)色,亭部观察呈浅黄(褐、灰)色。

(6)M-N级:浅黄(褐、灰)色。

M色:冠部观察呈浅黄(褐、灰)色,亭部观察带有明显的浅黄(褐、灰)色。

N色:从任何角度观察钻石均带有明显的浅黄(褐、灰)色。

(7)<N:黄(褐、灰)色。

对这一类钻石,非专业人士都可看出具有明显的黄(褐、灰)色。



2、其净度按照GB/T16554-2003中分为:LC、VVS、VS、SI、P五个大级别,共10个小级别。

(1)LC级:称镜下无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未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以下情况下仍属LC级:

1)额外刻面位于亭部,冠部不可见。

2)原始晶面位于腰围内,不影响腰部的对称,冠部不可见。

3)内部纹理无反光,不影响透明度。

4)钻石内、外部有极轻微的特征,经轻微抛光后可去除。

(2)VVS级:称极微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这些极轻微的内、外部特征通常是一些很细小的点状包体、颜色很淡的云状物、纹理、须状腰、缺口、击痕等。

极微瑕级还根据内、外部特征的大小、分布位置等因素,也就是说根据观察的难易程度细分为VVS1和VVS2两个级别。

VVS1级: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极难观察。
VVS2级: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难观察。

VVS级与LC级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同时能看到内部及外部特征,而后者只能看到轻微外部特征。

(3)VS级:称微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S1、VS2。

VS1级: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难以观察。

VS2级: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比较容易观察。

典型包体:点状包体群、较轻微的云状物、小的浅色包体、较小的羽状纹等。

VS级与VVS级区别是在10倍放大条件下,前者可以观察到瑕疵,尽管也比较困难,而后者则为几乎观察不到。

(4)SI级:又称瑕疵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又细分为SI1、SI2。

SI1级:钻石具明显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容易观察。

SI2级:钻石具明显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容易观察。
典型包体:较大的浅色包体、较小的深色包体、云状物、羽状纹等,各种包体类型都可能出现。与VS区别在于SI级钻石用10倍放大镜即可很容易发现内、外部特征,但是去掉放大装置用肉眼无法看到内、外部特征。

(5)P级:称火重瑕疵级。从冠部观察,肉眼可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细分为P1、P2、P3。

P1级: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可见,在10倍放大条件下,净度特征显而易见,而用肉眼从冠部观察比较困难,但不影响钻石的亮度。

P2级:钻石具很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易见,而且已经影响钻石的亮度。

P3级:钻石具极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极易见,并且影响钻石的亮度、透明度,部分贯穿性的裂隙还可能影响钻石的耐久性。

典型包体:主要为大的云状物、羽状纹、深色包体,并且这些包体可能影响钻石的耐用性或者影响透明度、明亮度。


E-mail:Chinashawen@outlook.com 
地址:北京 电话:0086-10-64107777
copyright2005chinajew.com 摩西国际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钻石颜色等级表和净度级别【钻石小常识】


钻石4C分级指的是从净度、颜色、克拉质量、切工等4个方面,对钻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确定钻石的价值。

1、其中颜色是按其变化分为12个颜色级别:D、E、F、G、H、I、J、K、L、M、N、<N。

(1)D-E级:极白,又称作“特白”、“极亮白”、“净水色”。

D色:纯净无色、极透明,可见极淡的蓝色。

E色:纯净无色,极透明。

(2)F-G级:优白,又称作“亮白”。

F色:从任何角度观察均为无色透明。

G色:1ct以下的钻石从冠部、亭部观察均为无色透明,但1ct以上的钻石从亭部观察显示似有似无的黄(褐、灰)色调。

(3)H级

H色:白。1ct以下的钻石从冠部观察看不出任何颜色色调,从亭部观察,可见似有似无的黄(褐、灰)色调。

(4)I-J级:微黄(褐、灰)白,又称作“淡白”、“商业白”。

I色:1ct以下的钻石冠部观察无色,亭部观察呈微黄(褐、灰)色。

J色:1ct以下的钻石冠部观察近无色,亭部观察呈微黄(褐、灰)色。

(5)K-L级:浅黄(褐、灰)白。

K色:冠部观察呈浅黄(褐、灰)白色,亭部观察呈很浅的黄(褐、灰)白色。

L色:冠部观察呈浅黄(褐、灰)色,亭部观察呈浅黄(褐、灰)色。

(6)M-N级:浅黄(褐、灰)色。

M色:冠部观察呈浅黄(褐、灰)色,亭部观察带有明显的浅黄(褐、灰)色。

N色:从任何角度观察钻石均带有明显的浅黄(褐、灰)色。

(7)<N:黄(褐、灰)色。

对这一类钻石,非专业人士都可看出具有明显的黄(褐、灰)色。



2、其净度按照GB/T16554-2003中分为:LC、VVS、VS、SI、P五个大级别,共10个小级别。

(1)LC级:称镜下无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未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以下情况下仍属LC级:

1)额外刻面位于亭部,冠部不可见。

2)原始晶面位于腰围内,不影响腰部的对称,冠部不可见。

3)内部纹理无反光,不影响透明度。

4)钻石内、外部有极轻微的特征,经轻微抛光后可去除。

(2)VVS级:称极微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这些极轻微的内、外部特征通常是一些很细小的点状包体、颜色很淡的云状物、纹理、须状腰、缺口、击痕等。

极微瑕级还根据内、外部特征的大小、分布位置等因素,也就是说根据观察的难易程度细分为VVS1和VVS2两个级别。

VVS1级: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极难观察。
VVS2级: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难观察。

VVS级与LC级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同时能看到内部及外部特征,而后者只能看到轻微外部特征。

(3)VS级:称微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S1、VS2。

VS1级: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难以观察。

VS2级: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比较容易观察。

典型包体:点状包体群、较轻微的云状物、小的浅色包体、较小的羽状纹等。

VS级与VVS级区别是在10倍放大条件下,前者可以观察到瑕疵,尽管也比较困难,而后者则为几乎观察不到。

(4)SI级:又称瑕疵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又细分为SI1、SI2。

SI1级:钻石具明显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容易观察。

SI2级:钻石具明显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容易观察。
典型包体:较大的浅色包体、较小的深色包体、云状物、羽状纹等,各种包体类型都可能出现。与VS区别在于SI级钻石用10倍放大镜即可很容易发现内、外部特征,但是去掉放大装置用肉眼无法看到内、外部特征。

(5)P级:称火重瑕疵级。从冠部观察,肉眼可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细分为P1、P2、P3。

P1级: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可见,在10倍放大条件下,净度特征显而易见,而用肉眼从冠部观察比较困难,但不影响钻石的亮度。

P2级:钻石具很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易见,而且已经影响钻石的亮度。

P3级:钻石具极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极易见,并且影响钻石的亮度、透明度,部分贯穿性的裂隙还可能影响钻石的耐久性。

典型包体:主要为大的云状物、羽状纹、深色包体,并且这些包体可能影响钻石的耐用性或者影响透明度、明亮度。



E-mail:Chinashawen@outlook.com 
地址:北京
0086-10-64107777  ICP证:京ICP备05018941号-1